至今让我无法忘却的并非那些掌声和荣誉,而是下岗方案出台后那些苍老斑驳面孔上纵横交错的泪痕。
管理咨询是一个表面光鲜、实则孤独的行当。在这行里浸泡了9年,用心去体会那些活生生的案例——真实的企业家、高管和职业经理人,与咨询顾问之间的内心联结,当然还离不开那些普普通通的“小人物”。
上项目的时候,咨询顾问的时间是卖给客户的。中国的管理咨询行业这十几年一路发展下来,已经由“高人指点”转型为“贴身服务”,尽管有少数能人可以不需要全程驻场,但这样除了方案价值以外,却无法体现真正意义的上“咨询价值”,用职业、专业、敬业去诠释自己的“作品”。上一个外地的项目,几个月不回家是顾问司空见惯的生活形态。而回到家以后,就是为下一次出发做准备。家,在工作生活之间,只是一个临时歇脚的地方;而不能真正成为栖息落脚之处,除非转行。不上项目的时候,咨询顾问不需要坐班。公司里只有为数不多的十多个“流动坐席”,是给那些临时来公司办事的同事准备的。大多数时间我们会守着电脑(那是我们的命根子),在家里、在咖啡厅里、在车里、在旅途中,随时随地地处理事情。尽管我们不需要打卡,也可以在不上项目的时候睡到自然醒,但是我们时常会因为缺乏职业安全感而苦恼。一旦选择了这份充满激情与自由的工作,就必需接受没有规律、不稳定也永远无法确实自己的时间的状态。因为,这是激情处自由的代价。
做了5年的顾问以后,不知什么时候被称为“合伙人”。这在外人眼里似乎是一个高贵而有份量的头衔,意味着“我是公司的一部分”。其实叫什么都不重要了,重要的在于我是否还热爱这份工作,我是否还愿意为之感到骄傲与愉快。
时常与人聊起,做这份工作的人有几个特点。第一是对工作有强烈的征服和挑战欲望,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,这样才能保持持续的学习与服务的愿望;第二是属于自己创业没资源、给人打工又不甘心,于是只好找到一个中间状态的半自由职业。
做这个行业,人人都有故事可讲。一年到头零距离地服务形形色色的N个客户,每个企业都是一出戏。也暗自庆幸由于不是in house的员工,所以没有审美疲劳。我们从登台到谢幕也就几个月的时间,不过我们是用最敏锐的洞察去分析客户的大事小情。从战略规划到家族利益,从盈利模式到二奶资源,从企业文化到生活习性……包罗万象,时而打心眼里唏嘘世界之大、无奇不有。除了常规的案子以外,象什么董事长和副董事长夫妇之间的股权分配啦、亲儿子与私生子之间的业务界定啦、兄弟姐妹之间的战略分歧啦,这些也是无可避免的被卷入。做了这行之后,才知道商界的水实在是深不可测的,哪象商学院里教授讲的案例那么容易明白。管理根本不是共性的,而是个性的;世界也根本没有可以直接效仿的经验。
我们的产品是无形且没有标准的,因此我们必需在各种细节上去阐释,也包括我们自己的形象、谈吐、逻辑,甚至是直觉。我妈在医院工作了一辈子,到现在都搞不懂我是做什么工作的。既然咨询不仅仅是回答问题,又没有统一的“检验措施”和“治疗手法”,连赤脚医生都有专业流程支持,我们岂不成了算命的巫师?
我深信,一名优秀的咨询顾问一定会认为自己每一个案子都是带有遗憾的。当时过境迁,或者是说剥离掉商业的外衣之后,一定是有 一些环节可以重新假设、可以做得更漂亮的。只有这种不断检验、不断修正的心态,才能够推动我们与客户共同成长。我不知道下一次会遇到什么样的客户,我也不知道下一个年度的任务是怎样的。就这样9年过去,永远充满不确定性,永远充满想像空间。在这个孤独的职业中,我能做的就是尽量不要让这种孤独深化和职业化,尽量给自己的人生谱写一个个有亮点的作品。因为,我们无法回头,也没有机会从头再来。
在一份新的工作中,你或许有几个月的时间来展示自己;在一个新的项目中,顾问大约有1个月的时间去获得客户的认同。然而,对于我们这些貌似光鲜的合伙人来说,我们只有1个小时、甚至理智的时间去征服客户。
这是一个没有亚军的挑战。胜出的是赢家,其余全部是输家;因为客户不会给我们第二次机会。客户不会因为1分之差的细微差别而同情我们,公司也不会1分之差的微弱劣势而原谅我们。这个行当里,只有两种可能:赢或输。
我们是生活在广袤的原始丛林里无拘无束的飞禽走兽,优胜劣汰是大自然无情的法则。在获得充分的精神自由与时间自主的同时,我们必需承担那份高度不确定性、没有安全感的代价。这,才是兽性。家禽的沉浮与眷恋与自谋生路的相比,职业经理人作为家禽似乎可以衣食无忧,哪怕是安逸和气定神闲。在有人承担经营责任和法律风险的同时,也有人决定着你的自由、你的前程、你的时间与你的未来。有时,海豚式的跳跃可以让我们的沉浮具有更好的戏剧性效果。家禽不仅是一种角色,更是一个过客,更多的时候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吧。因为,良禽总是有能力择木而栖。 我爱我的职业,如同我认真地对待自己的人生。